首页 > 名家观点 > 第五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成功召开,裴长洪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
来 源: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网站


201612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论坛暨第五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际产能合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宾酒店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共同承办,经济管理出版社协办。国内外政产学研及媒体界多名嘉宾参加了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学部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蔡昉研究员出席此次会议并致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史丹,副所长崔民选,副所长李海舰担任会议主持人

论坛共分为三个单元,各界人士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际产能合作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裴长洪发表演讲

 

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讲一点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点体会。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项任务是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当然和我们今天的会议主题工业发展报告非常吻合。其中提了一条,很罕见的提了一条叫“发扬工匠精神”。李海舰所长还特别写了一篇工匠精神的文章,我的发言呼应一下你的文章。我觉得发扬工匠精神恐怕有两个问题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产品服务的标准问题,因为所谓我们讲要建设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要统一,当然制度要统一,规则要统一,很重要的是产品服务要有统一的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像过去那样说山西阎锡山他修铁路是窄轨,别的地方进不去,包括现在讲的“一带一路”,到了中亚国家,铁轨不统一也是不行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标准,工匠精神是没有办法培育的。现在我们国家的标准制定状况、执行状况怎么样,我个人认为还存在很多差距。

今年在我们国家开了第39届世界标准大会,我有幸参加,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了解到一些情况。因为标准现在有两类,当然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需要标准,但是目前的现状,我们只能够有两类标准,一类是强制性标准,由国家的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然后由国家的行政主管部门用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强制执行。这些强制性标准在我们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量需要制定的标准实际上是叫做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是由企业、行业协会提出来的。但这样的话就有一个执行和执法的力度问题,可以说现在整个市场的标准状况是比较混乱的。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其中一个矛盾就是因为我们的供给体系跟不上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需求升级了,但供给结构跟不上,供给体系跟不上,因此去年出现了中国人到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那是因为中国人不会造吗?恰恰不是。马桶盖、电饭煲都在中国造,但在中国这个市场上它是劣币驱逐良币,尽管有一些标准,但生产许可准入程度很低,市场准入标准很低,谁都可以拿到生产许可证,都可以生产。所以这些推荐性标准怎么成为有约束性的标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标准怎么制定?当然我们希望标准是不断地向国际看齐,向国际水平看齐,但可能又不能够一步到位,这必定是一个分步到位的过程。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消费需求是多层次的,比如很多人很愿意买山寨产品,因为山寨产品便宜,进口的东西好是好,但是贵。因此生产力水平也是多层次的,所以生产许可就很容易获得,而且可能不同的地方执行的力度也是不一样的。

除了标准的制定之外,还有一个监管问题,就是市场监管问题,所谓我们讲的供给侧改革问题,不单单是改革,还有管理问题,就是有了标准之后,政府有关部门管不管,很难管,寡不敌众,因为违规违标的太多,如果认真一查,很多产品都得下架,工商局管不过来。所以这就需要除了政府要加强管理,企业、行业必须要有标准意识,实际上我们需要在国内市场有一个清理,如果真正认真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市场必须清理,不能有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市场环境,这也涉及到我们的对外开放,我记得前两年国家发改委综合司找我去讨论,说我们现在怎么样扩大开放,怎么增加进口,因为中国的进口结构基本上是资源品,消费品不多,中间产品比例也是下降,过去资源品、资本品是主体部分。我说这个很容易,现在在边境上的措施没什么余地,比如降低关税、撤除非关税壁垒,这些问题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关键是清理国内市场,进口品进来打得过山寨吗?进口那些所谓最先进产品,中国的山寨能力极强,只要价格便宜就通通把你打倒。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自己的政府采购,我们自己定的政府采购目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落后的,这个也要改革,如果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也要改。举一个例子,大家全国各地都去过,你们注意观察一下,大街上跑了很多车,环卫部门的车你见过一辆进口车没有?政府部门、企业、居民的车都五花八门,有进口、有国产,什么都有,环卫部门的进口车你见过一辆进口的没有?什么原因?因为环卫部门是政府采购,是不能买进口车,也不能买合资企业的车。在北京、上海大城市看,那些环卫部门的车的样子还比较好看,如果到小地方看一看,都是拖泥带水的,为什么?就是政府采购。所以真正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是标准问题,一个是清理国内市场,只有这样做了,工匠精神,就是有标准,不这样做不行,才需要有工匠标准。这是产品服务的标准问题。

第二,劳动队伍问题,实际上是员工队伍问题。工匠精神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培育起来的,就是要专注,首先要在这个企业、这个岗位工作很长时间,这才叫专注。就好像今天蔡会长说在那个楼工作了40多年的时间,这就是工匠精神,说你在一个单位就工作了半年、一年,怎么会有工匠精神,哪有可能培养工匠精神?我在社科院工作了20几年,也算有一点工匠精神,爬格子爬了多少年,也算工匠精神。就说员工流动性极大,在一个企业工作不到一年就走了,工匠精神怎么培育起来?我当过工人,过去我当工人的年代是八级工资制的年代,那时候我烧锅炉是二级工,二级工和三级工、四级工的差别很大,很多技术不是能够用文字能够写下来,英文单词叫“技术诀窍”,我在福建烧锅炉,因为那时候没有煤,烧的是煤矸石,燃点低,是沸腾炉,烧过了整个炉膛就全部凝固了,就结疤了,鼓风和加煤掌握不好灭火了,二级工、三级工就看怎么掌握,这就是技术诀窍。我想每个行业无论是多么简单的工序都有这些技术诀窍,所以工匠精神需要和劳动制度结合起来考虑。我们就现在这样高度流动性的劳动制度可能培育不出工匠精神。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注:以上演讲内容转引自中国社科网,未经演讲者审核。)

转自经济所网站编稿:张佶烨 摄影:王砚峰 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