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动态 > 战略机遇期的结构调整与共同富裕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综述

  母泽洪  王军辉  胡海洋  范方志

 

   2013年10月26~27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在贵州财经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经济学专家、学者、贵州省部分官员及新闻界人士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专家学者们就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领域的改革、实现共同富裕以及中国经济学创新等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与方向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华中科技大学徐长生教授认为表现为三个层次:表面层次是消费-投资结构失衡,中间层次是分配结构失衡,深层次则是生产结构失衡。就造成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西北大学郭晗和任保平教授认为在于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多重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基本特征体现为经济增长对高投资、外需、廉价劳动力、房地产和资源环境的依赖。对于解决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总体思路,厦门大学吴宣恭教授认为要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大国的新型发展模式。辽宁大学张桂文教授认为需要根据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与现代化建设全局,进行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

  对于如何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对策是:(1)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山东大学杨蕙馨教授等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方面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价值链的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借助中国乃至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从“走出去”向“立足全球”转型。(2)在城乡结构调整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纪韶教授等研究发现,在单个城市群中,大部分城市对于农村劳动力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少数一个至两个城市对于农村劳动力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山西师范大学张崇康教授认为应当以政府主导下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形成城乡互动。东北师范大学金兆怀教授等认为构建要素能够在城乡自由流动,资源在城乡优化配置、城镇化与新农村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城乡覆盖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态,成为东北地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选择。西南财经大学王朝明教授等认为城乡教育向更均等化方向发展虽然会放缓城镇化速度,但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质量提高。南京大学高波教授等实证研究发现城市房价上涨是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3)在内外需结构调整方面,复旦大学李慧中教授认为应大力研究与发现那些与外需不存在替代关系,且会因内需扩大而产生新成本优势的部门,即具有“母市场效应”的部门,通过鼓励这些部门的发展能够实现内外需扩大并举。(4)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中国政法大学陈明生教授通过计算我国2000~2007年三次产业和工业内的效率节能量和结构节能量发现,在三次产业层次,结构节能在我国的节能减排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工业内部,效率节能更加重要,认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促进工业技术的进步对推动我国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5)在加快自主创新方面,湖南商学院唐未兵教授等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6)在外贸结构调整方面,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等认为中国新一轮的开放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将需求市场规模优势真正转化为对外经济合作的新优势。辽宁大学崔日明教授认为应以要素质量为核心,构建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从要素驱动、实现途径以及制度安排三方面建立完善的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发展战略。南京财经大学钱书法教授等认为应将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二者联系起来并形成合力,塑造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升级的“第三条路径”。

  二、重点领域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惟一选择,其主要思路和对策是:(1)在税收体制改革方面,南京大学沈坤荣教授等认为税收制度安排缺失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和税负水平的不合理使得产业结构升级遭受抑制,分税制内在的财权与事权分割效应及其制度背景下的扩散效应又强化了这一抑制作用,三者的叠加作用使得税收的结构效应传导机制被破坏,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受阻。因此,应逐步完善分税制,优化税制结构,实现税收与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2)在要素市场改革方面,中国人民大学陈亮副教授等认为要素低成本扭曲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源泉和当前诸多问题的根源,要素价格低成本扭曲形成的比较优势制约了中国产业的创新升级,产业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升级变化遏制了产业链延伸和服务业发展。(3)在垄断行业改革方面,辽宁大学和军教授认为中国垄断产业改革应沿着平行协调式渐进改革路径,在逐步完善规制体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民营化改革,避免冒进改革和拖延改革。(4)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北京师范大学胡海峰教授认为要从服务广度、深度、重点领域、制度革新等维度致力于构建和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战略。通过普惠金融系统、金融创新和完善的顶层设计,持续完善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福建师范大学祝健教授认为要正确对待民间金融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完善监管法律,明确监管主体,改进监管方式,健全风险监控机制以及打击民间融资背后的官商勾结,更好地实现对民间金融的依法监管和保护。(5)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中国人民大学陈享光教授提出建立公平与效率协调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想。在微观领域,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统一;在宏观层面上,需要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制度。(6)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吉林大学李政教授等通过理论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并非天然缺乏创新动力,通过完善有关体制与机制,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可以有效生成并不断提升。西南财经大学程民选教授等认为公益型国有企业的根本特质应在于公共产品的提供,划分公益型国有企业时需要警惕误判。(7)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上海商学院张期陈副教授和胡志平博士指出,要改革征地制度、缓解我国征地利益冲突,其一是变“事后民主”为“事前民主”,其二是通过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企分开”塑造“纯粹的”被征地村民集团代理人。厦门大学丁长发副教授在评析三种农地产权改革思路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农地产权改革需要农地产权权利保护的外部制度环境配合。(8)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西北大学白永秀教授等认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体思路是健全和完善“政府??中介组织??企业”这样一个由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组织架构,其关键是依托中介组织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进而通过规范政府行为、发展中介组织和促进企业发展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西南财经大学刘金石副教授和朱中国总结了我国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公开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为要采取统一公开格式、增加公开途径、细化“三公”经费公开项目、深化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制度改革、健全法制保障等措施来进一步规范我国“三公”支出。(9)在政府微观规制改革方面,辽宁大学谢地教授等认为中国城市公用事业价格听证改革的总体路径应该以有效地保障消费者权益、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实现对监管权力的制约为出发点和改革路径,〖JP3〗进行相应监管机制设计、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安排,改进城市公用事业价格听证,提升政府监管质量。山东大学胡安源认为应在烟草行业实行政企分开,构建全国统一的完整的烟草行业社会性规制法律体系,确保社会性规制真正施行。〖JP〗

  三、共同富裕实现的机制与道路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收入分配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收入分配进行了细致研究。

  对于收入差距的经济社会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吴超林教授等通过测算发现在1996~2010年期间,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导致的绝对消费损失年均为 1383.56 亿元(1996 年价),计量分析表明收入不平等显著降低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

  对于收入差距的形成因素,贵州财经大学李顺毅副教授分析了在我国农业信贷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利用2000~2006年我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南开大学刘凤义教授等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外资经济在中国投资生产中最具代表性的“苹果—富士康模式”中的劳资关系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爱君副教授认为市场经济转型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使农村妇女陷于更加贫困境地。

  对于调节收入差距的对策程承坪、刘恒、韩玉玲、马万里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