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为积极推动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和助力中国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21年度“经济研究·高层论坛暨经济学动态·大型研讨会”于10月22—2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由经济研究杂志社和经济学动态杂志社联合承办,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经济思想史学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协办,主题为“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迈向新征程的中国经济”。
论坛第一单元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群慧主持并致欢迎辞。 黄群慧所长在欢迎辞中首先代表论坛主办方、承办方及协办方感谢与会嘉宾。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阔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需要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此背景下,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新时代呼唤中国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呼唤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与中国问题研究作出自己的理论贡献。本届论坛旨在为专家学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论坛承办单位《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自创刊起,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推动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己任,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以及理论与政策探索,忠诚地为经济学理论学习与研究者、经济政策决定与执行者以及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服务。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今年两个论坛合并举办,并严格执行了北京市疫情防控规定。《中国经济报告(2021)——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发布式
(左:黄群慧所长;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
开幕式后,举行了《中国经济报告(2021)——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发布式。黄群慧所长主持了发布式并详细介绍了该报告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定位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坚强阵地、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学术引领、中国重大经济问题研究的智库支撑。本报告是为更好服务“三大定位”,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2020年启动,举全所之力撰写的年度报告。2020年报告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今年的主题是“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就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 黄群慧所长指出,新发展阶段明确了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理念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可以通过一个现代化的逻辑串起来。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理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目标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根本立场,党对经济现代化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这是现代化最根本的要求。新时代以来,我国提出三期迭加、经济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增长的阶段,这些思想都作为一个现代化阶段的特征,有一系列的判断。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基础上再加强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此作为整个经济现代化的指导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的一个增长理论是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可以定位为质量优先的经济增长理论,这颠覆了传统经济学尤其是西方经济学过于聚焦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理论。我国提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这是一个新增长理论,值得理论界从宏观的经济增长角度去诠释。 为了实现质量优先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有相应的经济现代化战略路径。我国先后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立“美丽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路径。而在新发展阶段,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就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四五”期间有几个关键节点,如果经济实现5.5%潜在增速,到2025年前,我国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潜在经济增速要达到4%—5%,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在未来2035—2050年实现3%—4%潜在增速,就可以实现2050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比2035年再翻一番的目标。 实现这些潜在增速和目标,需要的新战略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型发展的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有新的现代化的模式,要以自立自强为本质要求来实现现代化进程,要通过自立自强创新突破后发劣势,寻找新的比较优势——我国的大国经济优势。中国有14亿多人口,又是生产制造业第一大国,而且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多人,要利用大国内循环的优势激励自主创新,使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 从全球来看,各国GDP依赖国际循环的平均水平是20%,而依赖国内循环的平均水平接近80%。我国也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实现了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不仅包括数量上的要求,更关键的是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扩大内需为主,国内大循环主导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协同政策体系,这既包括构建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体系,来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实现高水平的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也包括构建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效协同的政策体系。 《中国经济报告(2021)——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共30章,分上下两篇,上篇内容围绕新发展阶段、中国国情以及国际环境变化,下篇论述了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相关的政策战略。全书共计70万字。本报告也将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一个重要学术品牌。